返回顶部

乐山大佛盛装归来 空中瞰大佛全貌

http://www.scol.com.cn  (2019-04-01 14:50:54)  来源:四川在线  
编辑:赵萤  

4月1日一大早,乐山大佛景区就迎来了一大波游客,原因是’大佛老爷’终于出关了。在历经近半年“闭关”后,景区当日正式重新开放九曲栈道,游客终于能再次走到大佛脚面的观景平台,近距离观瞻大佛。

http://video.scol.com.cn/zb/2019/4月1日乐山大佛.mp4
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

在2018年国庆黄金周结束后,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从10月8日启动。4月1日,九曲栈道重新开放,标志着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“体检”修缮基本结束,乐山大佛整装归来。

记者注意到,经过“美容”后,乐山大佛“花脸”状况明显改善,如此“高颜值”引得游人争相与大佛合照。

可此前大佛额头及两侧脸颊的黑斑究竟是什么呢?直到这次“体检”,孙博和同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大佛全身进行高精度扫描,并取样分析,终于找到了主要“元凶”——生物病害,即主要是地衣、苔藓等生物藻类、霉菌造成的。

由于植物根系吸附能力比较强,传统的物理修剪方式往往治标不治本,团队还采用了“蒸汽法”先对其进行软化,再用砂纸挨个将地衣、苔藓轻轻打磨掉,“就像胶水粘信封,你直接撕开连信封也会撕破,但放在杯子上熏一会儿,操作会更简单。”他说,“暴力破解”很可能连植物带着大佛面层一起撕开。

除了“花脸”,大佛本次“体检”的主要问题还在于,景区管委会文物部门根据长期监测发现,大佛胸腹部多处起鼓并出现较长裂口,且开始与大佛基岩脱离,危及大佛本体安全和游客游览安全。

“渗水”是大佛从建成之初就面临的问题,虽然建造者在不同位置都修建了排水槽、排水廊道等,但水害至今仍“威胁”大佛本体。为了解决大佛渗水问题,必须拿到第一手数据,团队既在大佛本体埋设了4个探头,既要通过科技手段获取岩体内部的温湿度、渗水、修复层及基岩的位移等情况。

沿着天然山体凿刻而成的大佛,从上至下整体都是红砂岩结构,但不同的砂岩层之间又有30至50厘米厚的泥岩夹层,“砂岩渗水性强但泥岩相对较弱,于是泥岩夹层反而变成了隔水层。”孙博和团队发现,在此堆积的水被表面涂层阻碍,也无法排出,再受温差、湿度差等影响,岩石起鼓或开裂。

“目前这些都只是现场勘测的初步结论,接下来就对采集到的水害、植物病害等进行更系统的研究,为下一步乐山大佛整体保护方案提供一些技术支持。”孙博表示,4月下旬,大佛保护专家团队将正式对外发布乐山大佛“体检”及抢救性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。

四川日报记者:吴晓彤
  航拍摄影:吴聃 陈燕
  视频剪辑:董楠 陈燕

 

凡『航拍四川』发布内容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!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四川最流弊航拍公众号

  • 新闻推荐
四川
社会
娱乐
体育